天气变热,人体出汗明显增多,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更需要补充水分。然而,在饮水过程中,老年人常常会陷入一些误区,比如“喝生水没事儿”“夏天就得喝冰水才解渴”“不渴就不用喝水”“怕尿频不敢喝水”等,实际上这些误区可能会使老年人掉入健康“陷阱”。
下面针对这四大误区,为大家介绍四个锦囊,帮助老年人科学健康饮水。
锦囊一:
不喝生水,水烧开喝才放心
一些老年人年轻的时候,可能由于观念、偏好或是饮水条件受限等,养成了喝生水的习惯,会直接从河流、湖泊、山溪、水井等未经处理的自然水源中取水喝。
实际上,喝生水存在很大的健康风险。生水中可能含有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免疫力逐渐减弱,喝生水更容易出现腹泻、呕吐、发热等问题,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
把水烧开喝可以有效降低多种介水传染病的发病风险。
锦囊二:
拒绝冰水,首选健康温开水
冰水温度过低,饮用后容易刺激胃肠道,出现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喝冰水还可能诱发或加重心血管疾病。
喝温开水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养生方式,温暖而不刺激,既能解渴又能保护肠胃,促进血液循环。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的饮水适宜温度为10~40℃。
锦囊三:
主动饮水,让身体及时补水
老年人身体代谢速度减缓,渴觉相较年轻时变得更不明显,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充足的水分。很多老年人会有“渴了再喝水,不渴不用喝水”的观念,实际上,老年人由于体内水分储备减少,易出现脱水的情况,因此更需要主动饮水,不要等到口渴再喝水,可以根据天气、身体状况设置定时饮水提醒。
饮水可以帮助老年人润肠通便,保持皮肤水分等。
老年人在外出散步或进行其他活动时,建议携带水杯随时补充水分。
锦囊四:
少量多次,科学定制饮水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温和气候条件下低身体活动水平成年人每日饮水量宜在1500毫升到1700毫升。
老年人应采用少量多次的饮水方式,每次饮水量100毫升左右,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增加心脏和肾脏的负担。同时,少量多次饮水也有助于身体更好地吸收和利用水分。
除了饮水,还可以通过食物中的水来补充水分,比如从新鲜果蔬中获取水分也是很好的选择。
老年人应积极关注自己的身体反应,可根据是否口渴、尿液颜色等指标来调整饮水量,如果感到口渴,说明身体已经明显缺水,应及时补充水分;如果尿液颜色较深,说明需要增加饮水量。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老年人患有心脏、肾脏等方面的疾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确定饮水量。
责编:唐先彬
来源:国家疾控局
县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召开 梁志平主持
梁志平在楠木坪镇调研督导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梁元和在县产业开发区调研
梁元和赴芷江镇督导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梁志平带队调研“三大盛会”观摩线路工作
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召开
梁志平调研督导重点项目建设和安全生产工作
梁元和在芷江镇蚂蝗塘村讲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党课
下载APP
分享到